“这地明明是我们家的,怎就成了集体的啦?”
“惠农补助怎么会打到集体账户?”
……
日前,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石屏县宝秀镇茴水村委会,几位村民情绪激动地向村监委主任何庆阳反映问题。
原来,茴水村他布依村4个村小组36户农户发现,自家2023年度的耕地地力?;げ固挥写虻礁鋈苏嘶?,而是进了村集体的“口袋”。更让人头疼的是,土地确权也是“张冠李戴”,三组、四组的土地被确权到了一组、二组名下。村民们纷纷找村监委主任讨要说法。
何庆阳听完村民的诉求,一边安抚村民,一边迅速向宝秀镇纪委汇报。镇纪委高度重视,立即成立专项工作组深入调查。
宝秀镇纪委工作人员与何庆阳及时走访农户、仔细查阅资料,一一“对账”,终于理清了来龙去脉——他布依村70亩土地,早在包产到户时就明确分给了36户农户耕种。1990年,这片土地虽然承包给了一家作业公司,但农户们依然享有土地权益。
“问题出在2015年的土地确权工作上。”何庆阳严肃地说,当时负责确权的第三方作业公司未按规定逐户核实,直接把70亩土地“打包”确权给了村小组,硬生生把农户的土地变成了集体土地。
随后,在宝秀镇纪委的有力监督和推动下,茴水村委会迅速行动,一方面与土地确权作业公司交涉,督促作业公司尽快派出专业人员重新核查土地权属;另一方面积极联系镇农经站争取专业支持与协调。
“乡亲们放心,这次一定把账算得清清楚楚?!贝迕翊蠡嵘希吻煅糁V爻信?。村民们你一言我一语,最终一致同意将已打入村集体的70亩土地耕地地力?;げ固⒎诺脚┗种?,并将三组、四组被错误确权的土地归还给原主。
经过多方努力,36户农户的权益得到了保障,惠民补助顺利发到农户个人账户。村民们露出了满意的笑容,纷纷竖起大拇指:“这事办得好!”
近年来,石屏县从涉及群众利益的“关键事”入手,通过村务监督委员会的主动作为和有效监督,一批历史遗留问题得到妥善解决,村务监督委员会真正成为群众身边的“贴心人”和“守护者”。(梁瀚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