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元快餐不限次数加微信好友_200块钱3小时上门二维码,300元四小时服务,同城快餐

首页 > 文明创建 >> 腾冲杨会春家庭:家风家教续写文明新篇
【字号:
【打印】

腾冲杨会春家庭:家风家教续写文明新篇

2025-06-06 来源:腾冲市委文明办

在腾冲市芒棒镇张家村的一间普通住宅里,“全国文明家庭”的金色牌匾闪烁着一个平凡家庭不平凡的精神光芒——这便是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杨会春家庭。被誉为“拥军妈妈”的杨会春和她养育的6位儿女,跨越20多年的时光,把“热心、奉献、仁爱”的家风家教代代相传,化作滋润乡邻、奉献社会的汩汩清泉,生动诠释了新时代文明家庭最美的时代内涵。

千针万线,心怀大爱:拥军热心的赓续传承

“一双布鞋的钱能换回两尺布,可以纳好多鞋垫。”过去农闲的季节,杨会春老人会自己纳布鞋去集市上卖,卖的钱再买布回来做鞋垫。20多年的时间里,每天老人只要一有空,就开始缝鞋垫。一次攒够四五十双、一百多双,就自己或托人送到驻腾官兵手中,鞋垫尺码有大有小,针脚细密,结实耐穿。日复一日,杨会春老人缝制着鞋垫,为的,是用自己力所能及的方式传达心中的爱,将爱垫在士兵们翻山越岭的脚下,传递到他们的心里。

时光如梭,如今,杨会春老人已去世7年,但文明的家风已经结出了果。2023年,杨会春老人的孙媳妇韩凤芹正式接过了这根千针万线缝就的军民连心线,2023至2025年的3年里,韩凤芹每年都会捐出365双鞋垫给部队官兵。而365的数字,蕴含了“每天一做,一日一双”的美好寓意,代表了杨会春一家的拥军热心,内涵了新接班人坚守和传承家风家教的坚定决心。这根文明之线,剪不坏,断不了,如今,空闲时间一针一线缝制鞋垫已成为家里的常态。在奶奶、母亲的教导下,韩凤芹的女儿也拿起针线,主动牵起这根四代人共同织造的线,赓续传承,越织越长。

赤心向党,代代相承:红色家风的无声浸润

杨会春老人生于贫寒的家庭中,亲历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翻身解放、走向富强的壮阔历程。“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这是老两口常挂嘴边、发自肺腑的感念。感恩国家是她对子女们说过最多的话,帮助他人是她为孩子上过最多的课。送粮食、捐救灾款、亲力亲为抗旱救灾,困难的生活伴随着她,但无法压倒她。这位6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将这份对党的忠诚与热爱凝聚成红色家风,如春雨般无声浸润着后代的心灵,孙子、孙媳先后入党,继续在芒棒的土地上默默贡献自己的力量。

孙子杨新逵为芒棒教育奉献十余载,现在,他站在坪地小学的三尺讲台上教书育人,播撒希望的种子?;炒ё哦越逃乱档某喑铣跣?,爱岗敬业、默默耕耘,他连续多年获得的“优秀教师”等荣誉,是传承家风最好的回答。孙媳韩凤芹在2021年村“两委”换届时,在组织的感召和乡亲们的信任下,毅然辞去城里培训学校的工作回到张家村,只为用青春与热血将红色家风吹得更远。如今,她已成为村“两委”的中坚力量,张家村的各项重点工作里都有她奔走的身影,建设美丽的家乡、让村民生活得更好是她前进的不竭动力。他们的女儿从小耳濡目染,感受着红色家风,在大学积极入党。这些种种,都是他们在以自己的方式传承杨会春老人的情怀和精神,更是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的铿锵回响。

仁爱泽乡,善行无疆:文明之花的深情绽放

?;掣卸餍?,多行善举事,是杨会春老人日常生活最真实的体现。她一生勤俭,却总在同胞危难之际慷慨解囊。2003年“非典”肆虐,她捐出省吃俭用的积蓄购买药品,走村串寨送给乡亲们,在她的带动下,村民们也纷纷捐出物资,一起共渡难关。2007年,她为腾冲洪灾受灾地区捐献衣物;2011年坪地村农户火灾,她带头捐钱帮助受灾群众;2014年,在电视上得知地震灾情后,她立刻找方式捐献善款;2015年,她将积攒的1100元捐给当地的困难群众……

“奶奶在世时,村里大事小事,能帮一把她绝不袖手旁观。”孙辈们回忆道。这份“做好事,行善举”的教诲,早已融入后代的血液,化为服务桑梓的自觉行动。2019年,杨家寨小组饮水管道年久失修,韩凤芹夫妇闻讯,立即捐出1000元助力维修,涓滴之水解了乡亲燃眉之急;2020年,小组推进道路亮化工程,韩凤芹一家主动认捐5盏太阳能路灯,让光明照亮村民归家路;为方便交通出行,夫妻俩带头捐资1000元,自发组织晁家营、杨家寨村民小组群众捐款,把通往旧关、侯家庄、张家村的村组路弯道进行扩建、改直,并在建设中投工投劳,参加规划、测量、清扫等工作。小爱汇聚成涓流,杨会春家庭十几年来所做的一点一滴,把帮扶邻里、助人为乐的文明家风吹遍张家村里,带动着张家村的村民们一同为村庄建设建言献策、出资出力,让一朵朵文明之花盛开在张家村的大街小巷,让家风家教在一次次实践中不断传承。

从千针万线纳就鞋垫的热心之举,到忠于信仰、胸怀家国的大爱之诚,再到扶危济困、服务桑梓的仁善之行,一次次躬身力行铸就这个家庭的精神丰碑,杨会春家庭的故事深刻印证了家风家教的重要性?!叭拿骷彝ァ钡娜儆缤恢苄苋忌盏幕鹁?,已从杨会春老人手中郑重传递给她的子孙后代。这支象征着中华优秀家风与时代文明精神的火炬,必将在他们的接续奋斗中,在这片土地上焕发出更加璀璨夺目的光芒,照亮更多家庭通往文明、和谐、幸福的未来。

公告公示 更多>>
州市播报 更多>>
清廉云南 更多>>
Copyright (c) 2021 云南文明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中共云南省委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云南文明网运营中心 承办 京ICP备100314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