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元快餐不限次数加微信好友_200块钱3小时上门二维码,300元四小时服务,同城快餐

首页 > 红河州 >> 小小绣花针绣出个旧民族团结新图景
【字号:
【打印】

小小绣花针绣出个旧民族团结新图景

2024-04-01 来源:红河州文明办
  在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个旧市这片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土地上,各族群众携手并进,共同绘就了一幅繁荣发展的壮丽画卷。 
  彝家阿姐从乡村走到街道,走进刺绣车间,用勤劳的双手和精湛的技艺,将独特审美融入一针一线,绣出了自己的幸福生活。     
  个旧市贾沙乡陡岩村的彝家阿姐们穿针引线,把世间美好穿在身上,在田间地头劳作时,陡岩村的彝家阿姐们五彩斑斓的服饰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为这片土地增添了一抹别样的风情。
  心灵手巧的阿姐,把生活实景、审美意趣、自然崇拜,都凝结到一针一线的刺绣里,她们“靠山绣山”,绣山里不知名的野花、野菜、野草,农作物的根、茎、叶、果也是她们刺绣的图样 。
  现在,陡岩村的彝绣有十五名传承人,她们用朴素的一针一线,延续着当地文化。热热闹闹的服饰颜色恰如彝家人热情似火的性情。
  蔓耗镇阿龙古村是一个纯彝族村寨,如今依然保留了较为完整的彝族支系——仆拉支系文化,这里的妇女们是刺绣艺术的传承者。
  她们用彩色的丝线,绣制出五彩斑斓、银光闪闪的服饰,这些服饰是她们日常穿着的必备品,也是她们展示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布料是自己纺线织出来的,再用天然染料染成各种颜色,一针一线缝上去。
  对彝族刺绣文化的喜爱和坚守,让这些彝族妇女巧手做出,一件件匠心独运的“艺术品”,对于当地妇女来说,服饰上的每个图案都蕴含着独特文化,有着特殊的意义,寄寓着她们对美好生活的期望。
  随着时代的进步,阿龙古彝族仆拉支系的妇女们在保留传统工艺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使作品更具时代感。
  大屯街道幸福社区居民来自不同乡镇,有着不同的民风民俗,如何让居民在这里住得安心,拥有稳定的收入。幸福社区部分妇女居民因要照顾老人、小孩无法出远门打工,社区引进了285平方米的巾帼刺绣车间,解决了60多名妇女就业问题,带动了集体经济和群众收入的双向增收。
  幸福社区的少数民族妇女们,用心制作出一件件精美的刺绣工艺品,通过电商销售到全国各地,实现了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的双赢。
  这些生动的画面,只是个旧民族团结一家亲的缩影。在这里各族群众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传承着文化,也为个旧经济发展提供了新动力。
公告公示 更多>>
州市播报 更多>>
文明评论 更多>>
Copyright (c) 2021 云南文明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 省文明办 主办 云南文明网运营中心 承办 京ICP备100314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