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元快餐不限次数加微信好友_200块钱3小时上门二维码,300元四小时服务,同城快餐

首页 > 昭通市 >> 盐津:多措并举,助力“昭通印象”多点开花
【字号:
【打印】

盐津:多措并举,助力“昭通印象”多点开花

2024-03-20 来源:盐津县委宣传部
  一花绽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昭通市盐津县自开展新时代“昭通印象”三年行动以来,多维推进、多管齐下,新时代“昭通印象”六种良好风尚在盐津大地遍地开花处处香。
  文化浸润,开出“文明花”
  普及推广普通话,在“文明礼仪”上强内力。一是积极发挥学校主阵地作用,全面规范学校文明用语,目前6所校(园)已完成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县级评估验收,27个村社区完成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村建设县级评估验收。二是开展“书香校园、书香班级、书香家庭、书香教师、书香少年”评选活动;举行国旗下讲话、经典诵读大赛、演讲比赛、书法比赛、成语接龙大赛、讲故事比赛、亲子诵读大赛、“啄木鸟”行动、“大手拉小手”活动等促使师生和家长自觉规范言行。
  强化健康教育,在“文明生活”上促提升。一是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为依托,强化健康教育宣传,印发宣传折页41.5万份,更换宣传栏1423期次,利用电视台宣传达8868条(次),当地主流新媒体宣传282条(次),张贴海报、发放宣传材料52016份,电子显示屏播放宣传语13560条(次),应急广播大喇叭宣传13897次。二是组织开展专家义诊咨询、三下乡、健康大讲堂等活动,开展中医养生保健、科学就医、艾滋病防治巡讲15场次;开展公众健康咨询活动168期次和个体化健康教育58.9万人次,参与科学健身12万余人次;举办健康知识讲座14906期,覆盖人群达5.8万余人次。
  狠抓交通安全,在“文明出行”上添亮色。一是在全县100个村(社区)主要路口、道口设立劝导站点,每个站点配备2到3名劝导员,实现劝导工作常态化、长效化。二是2024年春运期间,盐津县共启动固定劝导站103个、流动劝导点23个,出动劝导员3000余人次,劝导各类车辆62580辆、劝导制止各类交通违法4800余起,开展走村入户宣传15场,发放各类交通安全宣传资料70000余份,实现了交通事故零死亡,营造了安全、有序、畅通的出行环境,确保了农村地区道路交通安全持续稳定。
  抓实网络安全,在“文明上网”上强内力。一是制发《盐津县2023年网络安全工作实施方案》,制定《网络安全管理制度》,认领《网络安全管理工作责任书》,分解压实干部职工的网络信息安全责任。二是利用消费“3.15”、全民阅读日、环境?;と?、消防安全日、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等节点积极开展网络安全和网络文明教育,常态化推动“人人坚持文明上网”“个个重视网络安全”“全民防范网络诈骗”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进农村、进医院、进企业、进网络。三是建立网信、公安建立线索共享、联合行动等常态化工作机制,检查单位50家,下发整改通知书10份。常态化开展“自媒体”乱象整治行动和“清朗·云岭净网2023”网络生态治理专项行动,先后清理政治类有害信息20条、谣言和虚假信息7条、电信诈骗类信息720条、其他不良信息134条。
  榜样引领,开出“诚信花”
  开展先进典型选树,树立“诚实做人”标杆。深入践行“典型引路法”,以讲好优秀共产党员、道德模范、劳动模范、中国好人、新时代好少年等先进榜样事迹为抓手,营造了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比学赶超、争先进位的社会良好氛围。共评选出县级道德模范11人,市级道德模范2人,“新时代盐津好少年”29人,“新时代昭通好少年”1人,县级“最美家庭”9户,市级“最美家庭”3户,在市级以上媒体刊播本地区先进典型人物事迹报道12篇。
  维护信访生态稳定,引导“诚恳做事”风向。一是以《信访工作条例》实施一周年宣传为契机,开展宣传《信访工作条例》进村、进社区、进机关活动,引导干部群众学《条例》、用《条例》、守《条例》,共开展线下宣传10余场,印制发放《信访工作条例》宣传册2000本,为群众解答疑问800余人次,营造了光明磊落、襟怀坦荡、重信守诺的良好社会生态。二是推进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行动,推动普法工作从“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2023年建设法治文化广场5个,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基地1个,法治图书角86个;制作普法标语371条、宣传橱窗(展板)101个、普法短视频25个,普法小故事100个,普法音频150分钟,发放各类普法宣传资料5.6万余份,实现全民法治宣传教育普及率达100%。
  优化市场营商环境,打牢“诚信经营”基础。一是通过开展散装白酒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和食品安全监督抽检活动优化市场环境,整治市场弄虚作假、坑蒙拐骗、侵权假冒等行为。二是开展突出整治流动摊贩、摆摊设点中出现的缺斤短两、以次充好等不良行为和电子秤监督检查,疏导流动摊贩100余个,清理占道经营2300余起;依法处理使用作弊功能等不合格产品的商家,有效阻断“作弊秤”“问题秤”等损害消费者权益的市场源头。
  民族团结,开出“包容花”
  人治化解社会矛盾,彰显“容人之短”。一是把法治化贯穿于信访工作的全过程,化解信访积案,巩固治理重复访、化解信访积案专项工作成果,健全完善源头预防、排查梳理、综合施治的长效工作机制。二是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发挥县、乡、村三级综治中心的作用,调动村组干部、政法干警、信访干部、网格员、驻村工作队、普法工作队等人员力量,常态化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共排查突出矛盾当事人636人,化解447人,稳控189人,实现了全县“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的目标。
  跟进推动优抚慰问,凸显“容人之长”。全县以春节、中秋节、重阳节等重要传统节日为契机开展慰问活动。2024年春节前夕,县、乡两级领导通过上门走访、集中座谈等方式,对全县困难老党员、受灾困难群众、道德模范 、劳动模范、文化名人、文明家庭等开展慰问,累计发放慰问金106万元。
  健全社会治理体系,展现“容人之异”。一是结合“4+2”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推行网格化治理模式,将环境卫生、矛盾纠纷、代办事项等全部纳入网格,将网格内人员、资源、服务事项信息化,实现“人到格中去、事在网中办、平安不出事、管理不失控、服务不缺位”。二是持续深入推进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起底大化解行动,落实月例会、月分析、月研判制度,分级分类建立“清单式”矛盾纠纷台账,逐一落实包?;庠鹑?,形成闭环管理,切实将矛盾化解在早、处置在小,防止了矛盾纠纷进一步激化。
  精细服务 ,开出“友善花”
  创新社会救助新模式,做“善待他人”的践行者。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社会慈善救助事业,开展了“爱心助学圆梦”“为你而来 护你平安”“微光凝合成炬 照亮成长之路”等个性帮扶项目,组织了“四点半课堂”“老年食堂幸福味道”“向儿童性侵说不”等关爱“一老一小”公益服务活动,合理构建“物质保障+生活服务+精神需求+能力提升”的全方位救助体系,引导民营企业、服务机构、慈善机构、公益组织、爱心人士等公益资源,为困难群众提供就医就学就业等资金、物资、公益支持。
  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做“善待社会”的推广者。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大力倡导培育友善之风,积极发扬多行义举、多做善事、多积善德的优良品格,提升全社会精神文明。截至目前,全县通过全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注册志愿者56543人、志愿队伍504个、志愿项目2284个,服务时长达864375.08小时;通过新时代文明实践智慧云平台注册志愿服务队534个、志愿者46537人,完成规定活动16场次、自选活动1238场次、特色活动27283场次、培训活动263场次。
  专项治理持续发力,做“善待自然”的守护者。一是开展“清四乱”“清河行动”等专项整治行动,拆除沿河乱搭乱建340㎡,清理河道690公里,清理河库淤积垃圾2000余吨,完成“一个U盘下达河长令”问题整改6个,全县河湖面貌明显改善,148条河流保持一江碧水出盐津。二是开展市政设施维护和不文明行为专项整治行动。共维护市政公厕、洗手设施122座、城市绿地9046平方米;清洗、修复路灯1585盏;修剪行道树152棵,清理排水沟及化粪池1200立方米;修复零星破损路面4800平方米、破损污水管网800米;消除污水溢流点100处。查处乱停乱放车辆1856辆,劝离违停车辆1.5万辆次;清理破损横幅布标广告150余条,清除小广告、喷涂广告3000余处;开展乱堆乱放整治行动5次,清理乱堆乱放垃圾杂物15车,消除病媒生物孳生地30处。
  规划引领,开出“淳朴花”
  推进“清廉政风”,为群众幸福感“筑基”。一是组织全县文化名人组成专班,对盐津本地历史和文化中的廉洁资源进行深入挖掘,在普洱镇设计打造“廉洁文化一条街”,将政治、历史、人文和廉洁文化深度融合、无痕链接,用生动的人物和事件凸显廉洁文化,使廉洁理念深入人心。二是积极做好廉政警示教育,传达学习省、市、县典型问题通报1000余次,开展警示教育500余次,观看警示教育片800余次,召开廉政党课300余次。
  践行“朴实民风”,为群众安全感“加码”。在牛寨乡万和村打造农村精神文明示范点,建立健全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禁毒禁赌会等自治组织,规劝制止陈规陋习,形成安分守己、淳朴善良、通情达理的朴实民风。
  弘扬“良好家风”,为群众获得感“增色”。一是印发《关于开展良好家风家训建设活动的通知》全县范围内开展家风家训收集工作,最终确立18500户符合实际、简洁明了、内涵深厚优秀家风家训,并进行挂牌张贴。二是将“家庭和睦、尊老爱幼、男女平等”等元素融入到文明家庭的复查申报工作中,截至目前,盐津县共创成文明家庭96户;评选盐津县2023年度“最美家庭”9户,昭通市2023年度“最美家庭”3户。
  产业联育,开出“勤劳花”
  围绕移风易俗,推进“勤俭节约”。印发《盐津县进一步推进脱贫地区移风易俗的工作方案》(盐宣联发〔2024〕1号)文件,形成“盐津县进一步推进脱贫地区移风易俗的工作任务清单”,针对滥办酒席、天价彩礼、薄养厚葬、攀比炫富、铺张浪费等突出问题,制定有针对性的自治措施,引导群众自觉革除陋习。
  着眼就业增收,推进“勤恳劳动”。一是聚焦“3+N”富民产业、“3+N”富县产业、循环农业发展、企业用工技能需求,拓展“订单式”“自主式”等多样化培训方式,不断提升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有效性,促进劳动力从无技能向有技能、高技能转变。二是建立劳务专业合作社108个,就业创业服务站111个,实现乡镇、各村(社区)、800人以上安置点全覆盖,提升公共就业服务水平。举办“线下”巡回招聘会10场次,开展“线上”“局长直播带岗”活动8期,推荐优质岗位8000余个,不断提高就业服务能力。
  聚焦扶志扶智,推进“勤奋好学”。一是深入开展“感恩奋进、激励引导”专项行动,在全县上下形成持之以恒扶思想、树志向、重激励、强引导的工作格局,实现人人有感恩之心、群众有自强之志目标。二是立足自身优势资源,汇聚八方力量以实际成效固成果促振兴。严格落实处级干部挂联乡镇、县直部门挂村、工作队驻村的工作体系,全县82家县直单位挂钩帮扶90个村(社区),组建90支工作队、选派289名工作队员驻村开展工作,实现脱贫村(社区)帮扶全覆盖。2023年主要领导累计走访2026人次、分管领导5342人次;各级挂联干部累计走访42392人次,实现农户全覆盖。(朱朝艳)
公告公示 更多>>
州市播报 更多>>
文明评论 更多>>
Copyright (c) 2021 云南文明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 省文明办 主办 云南文明网运营中心 承办 京ICP备100314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