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原名为乞巧节。七夕乞巧,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七夕”最早来源于人们对自然的崇拜。从历史文献上看,至少在三四千年前,随着人们对天文的认识和纺织技术的产生,有关牵牛星织女星的记载就有了。人们对星星的崇拜远不止是牵牛星和织女星,他们认为东西南北各有七颗代表方位的星星,合称二十八宿,其中以北斗七星最亮,可供夜间辨别方向。北斗七星的第一颗星叫魁星,又称魁首。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农历七月初七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七夕,七夕又名“乞巧节”,起源于古代的星纪崇拜,进而升华为牛郎织女相会的爱情故事。
Copyright (c) 2021 云南文明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 省文明办 主办
云南文明网运营中心 承办 京ICP备100314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