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元快餐不限次数加微信好友_200块钱3小时上门二维码,300元四小时服务,同城快餐

您的位置: 云南文明网首页 >> 曲靖 >> 罗平县:“红引擎”赋能振兴路 云南文明网

罗平县:“红引擎”赋能振兴路

发布时间:2022-05-11来源:曲靖文明网

五月,罗平县到处是一派繁忙景象:龙头企业机器轰鸣,田间地头整地备耕,集约养殖猪?;短凇?/p>

罗平县作为云南省首批,曲靖市第一家脱贫摘帽县,在巩固脱贫攻坚接续乡村振兴上率先谋划,持续强化党建引领,从“压实责任、筑牢堡垒、建强队伍、升级产业”等方面多维发力,探索走好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以组织振兴推动乡村振兴新路子,绘就了一幅产业兴、农村美、农民富的美丽画卷。

党员干部驻守一线

走进罗平县马街镇歹墨村委会,只见会议室内气氛热烈,驻村第一书记方德刚向曲靖市女企业家协会罗平分会的企业家们介绍村里的情况,女企业家们就各个领域的工作进行了深入交流和沟通。

歹墨村位于罗平县城的北面,距离县城60余公里,海拔在1800米左右,属于山区。为巩固脱贫成果、接续乡村振兴,第一书记方德刚千方百计想办法,多渠道争取社会力量支持,全面投入帮扶工作,邀请曲靖市女企业家协会罗平分会全面了解村委会情况,全力帮扶。

方德刚是罗平县融媒体中心干部,于2019年选派到马街镇歹墨村委会任驻村第一书记,去年再度接受派遣驻守歹墨村,继续征战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如何培养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根本所在。罗平县着力建强村级骨干队伍,统筹协调帮扶力量,逐步形成了一支立足农村、服务“三农”的乡村振兴骨干队伍。

“罗平坚持因村施策,选派437名党性强、头脑活、熟悉农村工作的干部进驻142个村(社区)开展乡村振兴工作。”罗平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县委“两新”工委书记卢红平介绍。

记者了解到,为充实基层一线干部,罗平县还加强村党组织带头人建设,结合“珠源大讲堂”“万名党员进党?!薄霸屏胍剐!钡妊盎疃棺ㄌ馀嘌?,扎实开展“干部规划家乡”和“万名人才兴万村”行动,对外出务工党员组建流动党员党支部,吸引了268名优秀青年人才回乡创业。

技术服务队深入田间地头

巩固脱贫硕果累累

罗平县人社局在农村劳动力转移性就业上下足功夫。

“我是到浙江省温州市湖横新光工业区的公司上班,去年在这家公司做了几个月,工作内容就是做电表箱涂漆和贴纸,收入还不错?!甭奁较卮笏缧〖Φ谴逦岣商磷哟宓氖赓凰档?。

罗平县是人口大县,也是劳动力输出大县,全县共有农村劳动力36.4万人。作为人口大县,推进易地就业,组织化劳务输出一直是罗平巩固脱贫成果的重要抓手。近年来,罗平县人社局立足“阳光人社温暖同行”服务品牌,在农村劳动力转移性就业上下足功夫,今年1-2月,罗平县累计举办招聘会17场,组织化转移就业4319人,多渠道输出劳动力转移就业人员累计17.46万人,为助力乡村振兴打牢基础。

罗平县人社局强化群众收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是罗平县党建引领助力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

“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罗平县保持资金投入力度不减,累计投入财政涉农整合资金1.8亿元,常态化开展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甭奁较叵绱逭裥司志殖だ钪稳蠼樯?,近年来,罗平县始终聚焦“两不愁三保障”,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开展精准帮扶,落实产业发展利益联结“双绑”机制,积极引导县内21家龙头企业和150余个村级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参与产业帮扶。全力做好脱贫人口培训工作,参与各类培训人数达4233人,开发公益性岗位1568个。强化易地搬迁后续扶持,进一步优化完善过渡期内扶贫小额信贷政策。

乡村振兴遍地开花

漫步在板桥镇云上、维古村,鸟叫虫鸣,泥土芬芳,菜园、蓝天、白云、青山,绘成了一幅自然美好的田园风景图。

“罗平每年有600万游客。板桥镇以金鸡峰丛景区为中心,实施罗平云上花海乡村振兴田园综合体建设,把相邻的4个村组打造成连片的面向周边城市的‘周末乡村旅游目的地’和乡村振兴示范带?!甭奁较匕迩耪虻澄榧且妒槿俳樯?,通过创新探索实践,板桥镇云上村、维古村已经实现从纯农业乡村到农旅结合发展的蜕变。

板桥镇云上村和维古村藏匿在美丽的喀斯特峰林之中,距罗平县城不到15公里,紧邻罗平金鸡峰丛景区,交通区位优势明显,旅游资源禀赋。罗平县依托优势,因地制宜,以乡村旅游、生态康养、户外运动、科考研学为培育重点,打造“花间赏、云上住、维古养、普鲁娱、彩衣购”乡村旅游线路,布置药食同源、精品民宿、保健理疗、摄影探险、中医药展示及体验等新型业态,探索出一条以学、养、娱、购为主题的乡村振兴发展之路。

据了解,近年来,罗平县认真贯彻落实县乡村三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责任,把乡村振兴作为“一号工程”,大力推进基层党建与乡村振兴有机融合。在实践中,按照“党建引领、区域联动、优势互补、共建共享”的原则,依托罗平独特区位和丰富资源,坚持“县一片、乡一村、村一组”的工作思路,推动了乡村振兴由点向面的新突破。(云报全媒体记者 博达 张雪飞 蒋贵友 期俊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