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全域文明创建 绽放文明之花
(保山市文明办)
?
保山市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神文明建设重要论述,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文明办和省文明办的部署要求,聚焦筑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强国之魂,抓牢文明创建、抓活文明实践、抓实文明培育,大力弘扬时代精神、树立时代新风、培育时代新人,古老的永昌焕发出新时代的文明风采。
?
一、全域文明创建,厚植文明底蕴
一是推动全地域创建,保山市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关于“全域创建”的工作部署要求,形成了市区两级联创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腾冲市建设更高标准的全国文明城市,昌宁县、龙陵县巩固提升省级文明城市创建质量,施甸县积极争创新一届省级文明城市的良好创建格局。二是推动全领域创建,通过开展文明行业、文明街区、文明企业、文明酒店、文明网吧、文明公交、文明养宠等9类文明细胞创建活动,不断培植文明“细胞”,形成全社会全面参与创建的浓厚氛围。三是高效高质抓创建,采取“三四五九”工作法,即:“三个到位”建机制强保障,“四级联动”排查问题,“五级协同”挂包责任,“九项行动”攻坚治理,推动创建工作落细落实;组建市级工作组,按照国家测评标准,对腾冲市、施甸县、龙陵县、昌宁县创建工作开展常态化督导测评,全市创建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形成了“五马竞争、共创文明”的良好态势。
?
二、抓活文明实践,弘扬时代新风
一是健全运行机制,把文明实践与“我为群众办实事”结合起来,成立文明实践工作联席会,实行“周汇总、月分析、季通报”制度,统筹“社区群众需求清单、市区部门活动清单、中心所站任务清单”,整合开展文明实践活动1540场,为群众办实事94230件。二是推动志愿服务项目化、专业化、常态化,以“网格化布局、菜单式服务、品牌化建设”为目标,新建志愿服务站点418个,打造了“东河卫士”、温情“红绿灯”、“报到社区、服务有我”等一批品牌化志愿服务项目。三是精准对接群众需求,围绕群众生产生活的现实问题和实际困难,志愿者定期摸排群众需求,开展了“帮打听”“帮跑腿”“乡村救急”等450多个服务项目,实现了急事难事有人帮忙、孤寡老人有人照料、留守儿童有人管理、特殊群体有人关爱、移风易俗有人劝导,让志愿服务活在基层、暖在民心。四是创新大众化宣讲方式,按照“理论学习抓深入、理论宣传抓普及、理论宣讲抓特色、理论研究抓重点、理论引导抓热点”的思路,开展文明讲堂、田间课堂、篝火学堂、文艺讲堂、双语课堂3487场,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
三、突出文明培育,造就时代新人
一是探索“五环思政”育人模式,构建思政课程、课程思政、文化思政、活动思政、实践思政“五位一体”的大思政工作格局,打造精品思政课221堂。二是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建成保山市校外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组建21名专家团队成立“心驿”志愿服务队,开展心理健康“进校园”服务48场次,提供线上线下心理咨询247人次,心理辅导咨询公益服务300多小时,培育乡村学校少年宫心理疏导员949名,帮助青少年顺利“拔节孕穗”。三是加大道德模范选树和帮扶力度,出台保山市《道德模范培育选树实施办法》和《礼遇帮扶道德模范管理实施办法》,采取提供线索奖励、推荐好人考核加分、建立先进典型数据库等措施,健全推荐培育机制;把道德模范纳入各级党委专项节日慰问,落实政治尊崇、医疗保健等“十项礼遇”423人次,形成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的浓厚氛围。四是坚持核心价值观引领,在全市范围规划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公园9个、主题广场8个、主题街道30条,设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益广告牌2万余块。出台《关于在新时代弘扬杨善洲精神的指导意见》,创作《云岭星火》《把一生交给党》《应答》《青山风骨》等一批文艺精品,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和家国情怀。
?
回顾一年的工作,我们深知我市的工作与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的工作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与兄弟州市相比还有不少的短板弱项。下一步,我们将深入学习,深刻领会,全面贯彻落实好全国、全省宣传部长会议精神和文明办主任会议精神,按照今天的部署要求,借鉴兄弟州市的好经验好做法,在完善机制、打造特色、培育品牌、求实创新上再下功夫,进一步抓细抓实抓常精神文明建设各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