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元快餐不限次数加微信好友_200块钱3小时上门二维码,300元四小时服务,同城快餐

您的位置: 云南文明网首页 >> 要闻 >> 昆明市在全省文明办主任会议上的交流发言 云南文明网

昆明市在全省文明办主任会议上的交流发言

发布时间:2022-03-09来源:云南文明网

昆明市在全省文明办主任会议上的交流发言

(昆明市文明办)

?

近年来,昆明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指示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以深化文明城市创建为抓手,着力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为高质量推进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建设提供了良好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

一、坚持高位推动,全面巩固提升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效

昆明市2020年荣获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称号后,坚持做到机构不撤、人员不散、力度不减、投入不少、创建不止,在巩固提升上下功夫、在持续推进上下功夫、在深化拓展上下功夫,努力实现由创建文明城市向建设城市文明的整体跃升。一是突出“高”,做到高位统筹高位推动。坚持“一把手”工程,持续健全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挂帅的“1+9”创建总指挥部工作体制,不断完善“省市区街道”、“党政军群”和“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4+4+N”联动机制,形成了高位统筹指挥、层层传导压力、上下联合联动、各方协同配合、大家齐抓共管的强大创建合力。二是突出“常”,做到常态保持长效推进。制定《昆明市常态长效推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实施方案》、《昆明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常态长效管理考评办法》、《深入推进文明城市创建确?!傲霾换隆蓖平傲龀中嵘惫ぷ鞣桨浮返纫幌盗泄ぷ魑募欢贤晟啤懊咳掌毓?、每周巡访、每月督查、双月点评、季度测评、年度考核”的督查检查机制,创新组织开展督查讲评会、现场推进会、驻点暗访等形式,发布创建 “红黑榜”,推动创建工作融入日常、抓在平常、严在经常。三是突出“广”,做到广泛动员共建共享。深入实施宣传发动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家庭“五进”工程,共同营造“人人参与、人人奉献、人人共享”的良好氛围。组织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十大行动”,持续开展“我为文明添光彩、昆明因我更精彩”“礼让斑马线、文明我先行”“我为文明昆明代言”“文明一个人、温暖一座城”等各类主题实践活动36200余场。组建市区两级358人组成的市民巡访团常态化开展巡查和监督,组织市民代表组成“看文明、爱昆明”市民访问团,分别到沿海先进地区、省内全国文明城市和市内考察观摩,看创文成果、谈感想感受、推出系列报道,市民群众反响热烈。四是突出“实”,做到为民惠民利民靠民。把群众满意作为文明城市创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将文明创建与补齐民生短板紧密结合,全市70%的财政支出向民生领域倾斜,每年安排1亿元对农贸市场实施硬件提档和管理升级,完成老旧小区改造463万平方米。充分利用COP15大会举办的契机,对62条重要城市道路和50项市容环境进行整治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明显增强。

?

二、坚持全域创建,全力提升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质量水平

积极发挥全国文明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推动创建工作从城市向县区扩展,形成了以市带县、以县带乡、以乡带村的全域创建格局。一是补齐农村短板。推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在全市农村大力开展核心价值观融入、时代新风培育、移风易俗倡树、文明实践示范、乡风评议推动和美丽乡村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六大行动”,开展新时代“十星级文明户”创建活动,着力补齐农村“精神短板”。二是推动全域创建。坚持全体、全域、全面创建,以点带面,以城带乡,让城乡居民共享文明创建成果。安宁市、石林县分别荣获第五届、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称号,宜良县在全国文明城市县级提名城市2021年度测评中排名全省第一,东川区、寻甸县、禄劝县正积极争创第五届省级文明城市。全市获评市级以上文明村镇173个、文明单位1087个、文明家庭134个、文明校园139所,挂牌表彰星级文明户19.4万户,县级以上文明村镇占比近80%。三是强化动态管理。建成“昆明市文明创建动态管理系统”,实现了对文明城市创建57个市级责任单位及669个市级文明单位、66个市级文明村镇、91所市级文明校园日常督查、台账申报的信息化、网络化、动态化管理。

?

三、坚持立德树人,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牢固树立“先塑文明人、再建文明城”的理念,持续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立德树人、以文化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贯穿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一是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率先在全省颁布实施《昆明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建设并启动道德模范及好人申报平台,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德润春城”、遵规守礼、诚信守纪、科学普及、关爱特殊群体等“六大活动”,着力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二是注重典型选树宣传。培育选树东川区张顺东、李国秀夫妇荣获全国道德模范、全国脱贫攻坚奖奋进奖、全国文明家庭、中国残疾人事业新闻人物、全国最美家庭、感动中国人物、云岭楷模等称号。投入300余万元,建成昆明好人馆、昆明网上好人馆,集中展示549名全国、省、市级道德模范和1169名各级好人。三是加大礼仪帮扶力度。制作发放“昆明市道德模范礼遇证”,道德模范享受走访慰问、出席重大活动、携带家人免费游览公园景区景点等礼仪优待。连续两年拨出专款20余万元,对各级道德模范免费进行健康体检,营造了全社会尊敬关爱道德模范的浓厚氛围。

?

四、坚持大胆创新,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

突出时代性、服务性、创新性、实践性、特色性,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更加接地气、有活力、可持续、高水准、全覆盖。一是注重建机制、打基础。按照“14536”体系要求,落实“六有”标准,全面构建“实践中心—实践所—实践站—实践点”四级体系架构,全市建成17个实践中心,140个实践所,1650个实践站,实现中心(所、站)全覆盖。二是注重促融通、强服务。打通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与县级融媒体中心、学习强国昆明平台联系,形成文明实践“点单、派单、接单、评单”线上线下相贯通的服务模式。官渡区推行线上线下“一卡式记录”,市民群众足不出户就能“指尖解难题”。西山区开展“文明银行”“文明积分”兑换亲情服务和物品,极大地调动市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三是注重办活动、求实效。采取“农村+城市”“集中+分散”“线上+线下”“固定+流动”相结合的方式,以“七传播七践行”为主要内容,打造了一批“群众平时爱来、有事就来,大事想得到、小事办得了”的“百姓之家”。2021年,各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组织开展文明实践活动17200余场(次),惠及群众300余万人次。四是注重育品牌,展风采。全市各行各业志愿服务项目已达11万个,“‘鹅’拥残云”项目获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银奖;“红色之声”云宣讲直播、“青蜗牛”流动教室项目获云南省首届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3个项目获得银奖和铜奖。呈贡区开展“呈·宣”实践——让理论宣讲更有“旋律”等“九牌文明实践工程”,各类活动丰富多彩。五是注重勇探索,抓拓展。五华区探索“社区+社会组织+党员+社工+志愿者”的志愿服务模式,将“5+2+1”活动指标变为日常指标,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文明实践活动。安宁市利用“流动书包”把党的理论实实在在送到“田间地头”,有效盘活了农村图书资源,破解了农家书屋闲置的境地。

?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在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的坚强领导和大力指导下,在省级各部门、驻昆单位和各兄弟州市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对标中央、省委部署要求和市民群众需求期盼,聚焦“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重要使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理念,立足于全面创建、全民创建、全程创建和全域创建,努力推动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向更深层次、更广范围、更高水平迈进,为谱写好中国梦的云南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