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保山市昌宁县卡斯镇积极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提升行动,通过在邑林村先锋、街子2个村民小组试点,探索推广“镇级补助切入,群众自主规划、自主建设、自主管护3个自主,新改建卫生户厕率、垃圾清运费覆盖率、畜禽粪污收治率、生活污水收集治理率、卫生死角整治率5个100%”的“1+3+5”模式,全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
镇级补助切入,撬动“源头活水”。按照村“两委”班子积极性不高的不投、村民代表会议没形成决议的不投、村规民约执行不好不能出工出劳的不投“三不投”原则,重点支持群众积极性高、村干部能力强的村组,镇级采取投入收治生活污水治理建设公共部分主管道所需材料,并根据受益群众实际户数,按照每户400元标准一次性补助到村方式,撬动受益群众投工投劳、自发筹资,填补项目扶持资金不足,确保项目落地建设、发挥效益。
群众自主规划,激发内生动力。面对面听取群众意见建议,发挥群众“自己的村情自己熟”优势,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议、自己的方案自己定”,结合村组和涉及群众意见,因地制宜地规划污水管网的布局、氧化池的位置、绿化美化规划、路灯安装,确保项目最大程度反映群众诉求、符合群众意愿,让群众主动参与村庄建设、自觉承担起建成项目管护责任,提升乡村居住环境质量,提高居住环境舒适度。
群众自主建设,整合党群力量。依托党群共建共治治理模式,充分发挥“支部发动、党员带动、群众主动”作用,做实群众思想动员,自己的事自己干,实现群众由“要我整治”到“我要整治”的思想转变。同时,组建“党员突击队、志愿服务队、乡贤技工队”等队伍,村组牵头,就近组织有技术的群众组织施工,每家每户投工投劳参与建设,多渠道筹资筹劳,有效补充资金缺口,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群众自主管护,长效常态发展。以自然村为单位,通过召开户长会方式明确2—3名兼职管护人员,成立农村人居环境管护小组,负责对农村生活污水管网、氧化池、村庄环境卫生、绿化树木等进行管理养护,定期进行检查,一旦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更换维修,解决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无人管”的问题;通过“一事一议”每年计提垃圾清运费的20%—30%用于设施管护,解决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没钱管”的问题。同时,强化宣传引导提升群众建成设施管护主人翁意识,切实发挥群众参与农村公共事务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确保设施建管运均衡发展。(杨艳鹏 杨秋霞)